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◎不容馬政府進行「歷史改造工程」◎從傅斯年反對學校讀經說起 談台灣史上溯三國時代的爭議--陳儀深 table.MsoNormalTable {font-size:10.0pt;font-family:"Times New Roman";}◎不容馬政府進行「歷史改造工程」 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0/new/sep/15/today-s1.htm 馬政府「連結中國」政策下的高中歷史課綱草案已經公告,近日將開始召開四場公聽會。按照新的課綱草案,台灣史、中國史、世界史的比例,將由原來的一比一比二改為一比一.五比一.五,換言之,唯獨中國史的份量增加了。不僅如此,課綱說明欄還明 列,把台灣史上溯三國,此論點具有爭 結婚議,必須一併討論。為了把台灣史連結中國史,馬政府不惜從事「歷史改造工程」,要進入校園給年輕人洗腦了。 所謂的「台灣史上溯三國」,目的非常清楚,就是替「台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一部分」的政治論述張本,這也是國共兩個中國黨一致的主張。但是,僅憑三國時代中國 與夷洲、流求的關係,就要宣稱「台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」,根本無法成立。國共喜歡利用這個論述顯示,他們的心態就是偏好侵略、佔領原本不屬於自己的領土。說穿了,只要國共想入非非的領土,「 房屋買賣莫須有」什麼具體根據,就可以宣稱它「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」,這根本是帝國主義的霸權心態作祟! 相形之下,還是清朝的皇帝比較誠實。雍正皇帝說:「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,我皇考聖略神威,拓入版圖」。不過,一八九五年,清朝與日本簽訂「馬關條約」,將台灣與澎湖群島永遠讓與日本。一直到了二次大戰結束,一九五二年「舊金山和約」生效,日本宣告放棄台灣與澎湖群島,且該約並未規定台灣歸屬何國,按照國際 法規定,台澎主權自應屬於台澎人民。而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成立,一九四 買房子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,台灣都還是日本領土!是以,國共兩個中國黨所謂的台灣歸還 中國,完全是無稽之談。 如今,馬政府為了追求「終極統一」,除了用政治、經濟手段,讓台灣逐漸融入中國,還想用教育、文化手段,徹底改變年輕人的國家認同,從根消滅台灣的主體性。台灣史談所謂的「上溯三國」,明顯是中國史觀的產物,彷彿被中國侵略、佔領,才是台灣史燦爛的序幕。事實上,台灣的歷史源遠流長,史前文化便已多彩繽紛,漢人移入台灣之前,原住民、平埔族已在台灣落地生根。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,台灣以物產與 租屋戰略位置受到重視,福爾摩莎(美麗之島)便是葡萄牙水手對台灣的稱呼。多元融合的歷史進程,才是台灣歷史的主軸,外來政權的介入,則常使台灣歷史發生斷裂。 回顧三百多年以來的台灣歷史,清朝將台灣「拓入版圖」(並非全島)之前,鄭氏政權、荷蘭、西班牙先後統治台灣的一部分,直到日本統治台灣才及於全島。在此一背景下,台灣接受來自大陸與海洋、東方與西方的多重影響,從語言、習俗、信仰、社會經濟結構、政治理念制度,都有兼容並蓄而成的獨特性。台灣,堪稱是一個「世 界島」,直到今天仍是攸關亞洲和平、穩定與安全的「國際 澎湖民宿公共財」。此一獨特性,也使台灣成為與人權法治、自由經濟接軌的現代民主國家。台灣是台灣,中國是 中國,從這個角度應可看得更清楚。 高中生涯是一個人思想的成熟期,馬政府利用這個階段實施洗腦教育,用心極為險惡。再加上聯考試題又經常引導教學,台灣史的教育實已面臨重大危機了。近日即將開始的公聽會,有識之士絕不能坐視這種「中國史觀的台灣史」課綱通過。未來,高中歷史教師更應有「國史興亡,匹夫有責」的精神,好好教育下一代正確的台灣史。我們絕對不能讓外來政權消滅台灣主體意識,否則下一代被出賣給中國還渾然不知,就真是台灣人永無翻身之日的?保濕面膜d哀了。 st1\00003a*{} table.MsoNormalTable {font-size:10.0pt;font-family:"Times New Roman";} ◎從傅斯年反對學校讀經說起 談台灣史上溯三國時代的爭議--陳儀深(作者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)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0/new/sep/15/today-o4.htm 教育部公布的新高中歷史課綱引起的爭議之一,是台灣史宜否上溯至三國時代。參與其事的王曉波振振有辭舉出中研院院士凌純聲、郭廷以、曹永和三人認為是,而史明、柏楊認為不是,來「證明」其觀點可信。凌純聲是人類學者可以不論,創辦中研院近史所的郭廷以則有一本風行一時的《台灣史事概說》,書中對於《尚 21世紀房屋仲介書》禹貢篇或《三國志》、《後漢書》中的夷洲傳說比較保留、存疑,但他認為沈瑩的〈臨海水土志〉可以作為夷洲就是台灣的「極有力的證據」。歷史學者曹永和,在一九七九年出版的《台灣早期歷史研究》中說: 隋書所記流求,其所指究為今日台灣,抑為今之琉球,數十年來中外學者聚訟紛紜,各持己見,至今仍時有爭論。隋書所載流求人習俗,顯與臨海水土志所記夷洲多有吻合,亦大可與今日台灣土著民族古習俗相印證,因此學者對此雖有爭論,而大多說隋代流求即今台灣。 可見曹先生當時的立場雖與郭廷以相近,但只以「大多說」含糊帶過。 應 知,戒嚴時期形格勢禁,學術界誰敢公然割斷台灣與中國「自古以來」的連結?酒店兼職H不過一九七一年二月出版的《台灣風物》,仍有一位「佚名」勇敢寫出〈郭著「台灣史事概說」摘評〉,文中說郭廷以「係一愛國史家,民族意識濃厚,所說牽強附會之處頗多」;目前在南部任教的林柏維,則在個人網站不客氣地批評郭廷以:混淆琉球、台灣、澎湖的歷史關係,是「把文學意境當成歷史想像」。個人認為,郭廷以台灣史觀的可議之處,還包括把鄭成功之驅走荷蘭人說成「光復」、「收復漢人已喪失的故有領土」,相對而言,著名的歷史學者楊雲萍曾引述施琅的話:「台灣一地,原屬化外,土番雜處,未入版圖也。」(〈靖海記事下卷〉)他強調鄭成功是「開台聖王」,不是「復台聖王」。 現在的問題是,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的台灣史,何必以充 太平洋房屋滿爭論的議題作為開端?另一位參與其事的學者竟然說:「不如把學術爭議擺上檯面,可使學生了解歷史問題的歧異性及多元性」。這讓我想到一九三五年傅斯年反對學校讀經的理由:「六經雖在專門家手中也是半懂不懂的東西,一旦拿來給兒童,教者不是混沌混過,便要自欺欺人。」胡適也附和說,古代的經典今日正在受到科學整理的時期,「在今日妄談讀經,或提倡中小學讀經,都是無知之談,不值得通人的一笑。」熟悉民國史的人都知道,從袁世凱的祭孔到廣東軍閥陳濟棠的提倡讀經,都立刻受到胡適這種自由知識份子的批判。 我的感慨是,馬政府邀請的學者專家若有認同中國的情懷,更應該想想傅斯年和胡適若復生於今日會怎麼想怎麼做,才不會引來「一蟹不如一蟹」 面膜的譏評。  .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esyjdskko 的頭像
    nesyjdskko

    bangkok

    nesyjdsk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